Eatgether

在「Eatgether」 App 中 打開

打開

no image
Jason少維
臺北市44國外業務+PM

少女催生的博物館+騎Ubike去關渡碼頭貨櫃市集逛街吃飯

Saturday,August 2nd 06:00(最後審核Wednesday,July 30th 07:55)

登入以瀏覽推薦數
profile登入以瀏覽報名數
天氣好看完展,就騎Ubike到關渡碼頭約13Km。

晚上可討論是否一起用餐,下雨改搭捷運。

少女催生的博物館
聽得見讀書聲
聞得見稻穗香
看得見大稻埕歷史
能親近黃土水傑作《少女》胸像的
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

1920年,臺灣雕塑先驅黃土水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之際,創作大理石《少女》胸像,並將其贈予母校大稻埕第一公學校(創立於1898年,今臺北市太平國小)。百年來,這件作品深藏於校園,靜靜承載藝術家的精神與理想。
2020年,《少女》胸像出借北師美術館展出,引發熱烈迴響,保存與展示議題亦隨之受到關注。北師美術館創辦人林曼麗認為,考量黃土水贈作母校的初衷與太平國小師生世代守護的深厚情感,回應學校與校友會期盼的「就地保存」應為首要選項,唯須兼顧「專業性」、「公共性」、「教育性」三大目標,並解決永續經營的挑戰。
2022年,在林曼麗和校友駱錦明的號召下,陳君毅、許義榮、莊素珠、鄭文雄等多位校友及其家屬相繼響應捐資支持博物館籌設。田中央工作群也應邀加入籌備團隊,啟動博物館空間規劃。北師美術館團隊也進駐太平國小,延續「One Piece Museum」館校協作模式緊密與學校協作,導入藝術史、文化資產與博物館專業知識。2025年6月,太平國小博物館正式開館。

聽得見讀書聲的博物館
太平國小博物館與學校共生。「黃土水專室」由1970年代蒸飯室改造而成,「特展室」則活用行政大樓廊道空間,皆鄰近學生學習與活動場域,展覽內容亦與課程教學緊密連動。博物館後台設於行政大樓二樓的校史館,具備開放式庫房、研究中心與工作坊教室等多重機能,同時亦為「太平國小校友會」的共學基地。

聞得見稻穗香的博物館
校園植物生機蓬勃,由師生、校友與志工共同維護。博物館四周環繞著稻田、香蕉樹、玉蘭花與百年茄苳,這片生態景致恰與黃土水在〈出生於臺灣〉一文中讚頌的風土語彙「綠色稻波」、「高大檳榔」、「茂盛榕樹」奇妙呼應,彷彿藝術家記憶中的故鄉,在母校中重現。

看得見大稻埕歷史的博物館
除了《少女》胸像,太平國小亦珍藏多件見證百年教育歷史與在地記憶的校藏品。博物館推出一檔特展,立基大稻埕文化脈絡,連結藝術、人文、歷史與教育;每年亦將策劃生態展,聚焦永續環境議題。另設有「太平博物之窗」櫥窗展,每學期更換主題,以老教具與校史文物,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累積與世代的傳承。

一座能親近黃土水傑作《少女》胸像的校園生態博物館
隱身校園近百年的《少女》,自2025年起,以「專業性」、「公共性」、「教育性」為創館宗旨,常設於太平國小博物館,迎接每一位親近藝術與歷史文化的來訪者。這裡是一座與校園共呼吸、與師生共成長、與生態共生長、承續黃土水精神、並與在地共創未來的博物館。

239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9號

200

平均分攤

$ 0

3


location

103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9號

延平北路二段239號

尚未有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的人吧!


瀏覽紀錄

Eatgether樂宇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© 2022 Funiverse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統一編號 24545707
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