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很忙碌!多久沒有閱讀了?一個人閱讀總靜不下心?有好多心得想分享?讓我們聚集思想的能量,用智慧為生活點燈(暗黑組織光明會😆)
下了班可能想放鬆/追劇/看電影/唱歌/美食/微醺/跑趴,但這樣太一般了!我們一起來反社會人格🤣其實是自己想養成固定閱讀的好習慣,邀請大家一起蓋起黃金屋!
⭐️時間:每週三晚上7:30-10:00
⭐️地點:捷運後驛站(地址審核後可看到)
⭐️費用:50元場地費
⭐️書目:《內在專注力的節奏》—葛洛莉亞.瑪珂(Gloria Mark,PhD)
⭐️書:提供電子書!
⭐️選書日:可推薦一本想閱讀的書籍,簡短介紹並大力舉薦,投票表決下本書目,有想看的書這天一定要來~
🎃晚到早走都ok,注意安全就好!
🎃不需提前準備,分不分享都可以,一起開心閱讀
🎃場地僅能吃素食🥒請勿攜帶葷食
《內在專注力的節奏》
分心不是你的錯,是你不了解大腦運作的規律。
能量、情緒、關係、演算法,都影響專注力。
超過20年實證研究,了解大腦自然專注的方法,工作輕鬆、高效而幸福!
【迷思一】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專注。
【真相一】注意力是容量有限的資源庫,不可能永遠保持能量滿格。如果一直使用注意力資源而不補充,你就會不可避免地分心。
【迷思二】多工能幫我們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。
【真相二】每次切換任務損失掉的時間高達25分鐘!一心多用不僅損害而非提升工作效率,還會增加壓力和倦怠。
【迷思三】玩小遊戲、滑臉書等重複的無腦活動沒有價值。
【真相三】重複性活動是一種投入而不需費力的注意力狀態,對於恢復能量和保持正向非常有益,許多作家和藝術家都用它來獲取靈感!
【迷思四】心流是工作時的理想狀態。
【真相四】心流在知識工作中很少發生!我們的注意力現在平均只有47秒,透過認識自己的專注峰谷,找到獨屬的腦力模式,你就能實現工作的最佳狀態。
分心不是需要對抗的難題,而是可以順應的節奏。提升專注不是為了做更多事情,而是在高效與幸福之間找到平衡。
在本書中,你可以學到:
*我們的心力是如何被耗盡的,又該如何補充大腦能量
*如何識別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的四種注意力狀態,並利用它們讓自己高效工作
*培養對抗數位分心的四個步驟
*如何順應專注力的起伏,設計一天的工作安排